达玛沟是和田地区分布最广泛的佛教遗址之一,位于墨玉县城东行约30公里的达玛沟乡,包括老达玛沟在内,沿公路南延伸至昆仑山前的荒漠区域。在近100公里范围内,有20多处汉唐时期的重要聚落建筑和佛教建筑遗址,其中包括10处以上的大型佛寺遗址群。
2002年至今年8月,新疆考古队在达玛沟进行了多次发掘,其中包括“达玛沟托普鲁克墩1号、2号、3号佛寺遗址”和“达玛沟喀拉墩1号佛寺遗址”。这些遗址发现了大量壁画、带有佛教标志的陶器、陶塑像以及古于阗文书等。
托普鲁克墩1号佛寺的建造时代可能为公元6—7世纪,达玛沟喀拉墩1号佛寺的建造可能时代为公元7世纪,托普鲁克墩2号佛寺的时代可能为公元8世纪。这三个佛寺可能都毁于公元10—11世纪喀喇汗王朝推行的伊斯兰圣战中。它们反映了于阗地区公元6—9世纪佛寺发展的历程。
托普鲁克墩2号佛寺是结构最复杂的回廊像殿之一,具有东门、前厅、东侧堂、东北侧室、北门、北侧堂和中心回廊像殿等部分。它填补了于阗佛寺晚期形制的空白,体现了该地区佛教艺术的高度发达水准,与南亚、中亚和中原地区的密切交流关系。
达玛沟佛教文化遗址是于阗国东边最大的绿洲、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。在公元10世纪—11世纪,喀喇汗王朝对于阗王朝发动战争,摧毁了佛教盛行的于阗古国。千年后,发掘的文书中包括了于阗语文书、汉文文书、梵文文书、吐蕃文文书、婆罗米文书和双语文书,反映了于阗佛教艺术水准的高度发达以及与南亚、中亚和中原地区的紧密交流。